1. 非法用途风险

  • 国内已出现多起利用Telegram群发功能实施犯罪的案例,包括诈骗、信息推广等。犯罪团伙常以高薪兼职为诱饵,诱导用户参与群发操作。
  • 该软件的"阅后即焚"功能常被用于销毁犯罪证据,国内公安机关已将其定义为非法社交软件并开展专项打击。
  • 2. 个人信息泄露隐患

  • Telegram群组已成为个人信息非法交易的重要平台,包括户籍、手机号、开房记录等敏感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。
  • 有犯罪团伙通过群发功能批量发送包含钓鱼链接的信息,诱导用户泄露银行账户等隐私数据。
  • 3. 技术特征与监管现状

  • 群发功能通常结合自动化机器人实现,部分犯罪团伙使用"社工机器人"自动匹配受害者信息。
  • 国内司法机关近年已加大对相关犯罪的打击力度,2024年多地出现针对Telegram群发诈骗的专项抓捕行动。
  • 重要提醒:根据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未经许可的机器人群发行为可能涉嫌非法利用络罪。建议用户选择合法通讯工具,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陌生人群发活动,尤其需警惕"轻松赚钱"类群发兼职邀约。若发现相关违法线索,可向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i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