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Telegram作为一款加密即时通讯软件,近年来多次被曝与恐怖袭击事件存在关联,其匿名性和加密功能被极端组织利用,成为策划、协调暴力的工具。以下是相关情况的综合分析:
一、恐怖组织利用Telegram的典型案例
1. 莫斯科音乐厅恐袭事件(2024年3月)
极端组织"国呼罗珊省"(ISIS-K)通过Telegram频道发布声明宣称负责。
嫌疑人通过Telegram接收化名协调人的语音指令,作案后试图逃往俄乌边境领取赏金。
俄罗斯调查发现,袭击者通过Telegram群组被招募,武器存放地点亦通过该平台传递。
2. 香港暴力事件中的使用
2019年香港期间,Telegram群组"哨兵"(超14万成员)实时通报警方部署、物资调配及撤退路线。
另有群组发布"杀警攻略",教授制作、破坏公共设施等内容,警方曾逮捕多名群组管理员。
3. 欧美极右翼恐怖活动
德国极右翼组织"帝国公民"通过Telegram群组"Terrorgram"策划冲击国会大厦,成员超2万人。
跨国极端组织"烈火师"(成员含13岁少年)利用Telegram协调焚烧教堂、安置等行动。
二、Telegram的技术特性助长风险
加密与匿名性:端到端加密、隐藏手机号、阅后即焚功能,使通信难以追踪。
管理灵活性:支持无管理员模式及多人协作,便于逃避监管。
跨境传播:频道无人数限制,极端内容可快速扩散至全球。
三、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
俄罗斯:克里姆林宫点名批评创始人杜罗夫,要求加强监管,但未封锁该平台。
香港/德国: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定位群组管理员,以"串谋煽惑伤人"等罪名逮捕涉案人员。
法律争议:Telegram因拒绝配合调查涉恐内容,创始人杜罗夫在法国面临"参与有组织犯罪"指控。
四、争议与挑战
尽管Telegram官方声称反对恐怖主义,但其技术设计客观上为极端活动提供了便利。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,仍是全球性难题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i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