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群组功能特性
1. 加密与匿名性
支持端到端加密、用户身份隐藏、阅后即焚功能,聊天内容无法被第三方(包括平台方)访问。
群组容量上限高达 20 万人,可设置多管理员协作或完全去中心化管理。
2. 传播与组织效率
通过“频道广播”功能向订阅者批量推送信息,结合“哨兵群组”实时通报动态(如警方行动坐标),实现快速动员。
支持创建“子群组”(细Group),成员需提交隐私信息(如他人性爱视频)换取进入权限。
二、主要风险与滥用案例
1. 违法内容传播
黑产:破解摄像头权限后,出售妇科手术台、酒店等监控 ID,群组内直播或打包售卖视频。
毒品交易:通过群组发布毒品信息,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支付,寄递交付。
数据贩卖:社工机器人整合海量个人信息(开房记录、户籍等),在群内明码标价交易。
2. 暴力与极端活动
香港期间,利用群组协调行动:
文宣组制作反内容,物资组分发头盔、原料;
“哨兵组”分钟级更新警方位置,指导“快闪”破坏策略。
模仿韩国“N号房”模式,胁迫女性提供性剥削视频作为入群凭证。
3. 未成年人受害风险
犯罪团伙诱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,使其成为“帮信罪”工具(如代发信息)。
多国警方要求家长检查并卸载子女手机中的 Telegram。
三、治理挑战与应对
1. 监管困境
服务器位于境外,执法部门需跨境协作才能调取数据,响应滞后。
香港因“起底”信息泛滥,拟引用隐私条例禁用 Telegram,或要求下架该应用。
2. 用户防护建议
隐私设置:禁用手机号可见性,定期清理聊天记录;
内容审核:警惕要求提交隐私材料的群组,举报非法频道;
法律意识:避免参与代收快递、转发加密信息等高风险行为。
️ 安全提示
群组匿名性易被犯罪利用,公民需警惕“资源分享”“爆料吃瓜”等名义的非法群组。若隐私遭泄露,应及时固定证据并报案,避免自行交涉(可能激化风险)。
注:合法使用群组工具需遵守属地法律法规,拒绝参与任何违法信息传播链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i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