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监管引发的屏蔽

1. 基于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

  • 香港特区因Telegram群组频繁传播警员及官员个人隐私(即“起底”行为),且在多次要求删除违法内容未获回应后,曾考虑引用《个人资料(私隐)条例》禁用该平台。若实施,将成为该条例的首次引用案例。
  • 泰国为控制反示威活动,于2020年试图封锁Telegram,因其被抗议者用于组织行动、干扰警方部署,手法与香港“修例风波”相似。
  • 2. 立法审查中的公众意见

  • 香港23条立法咨询期间,有公众建议禁止Telegram在港运营,指出其曾是组织平台且不配合警方调查。但特区未采纳该意见,最终立法文件未包含封禁社媒条款。
  • 二、平台处罚或技术限制

    1. 群组因违法内容被封闭

    Telegram官方会对涉及恐怖主义、儿童等非法内容的群组采取封禁措施。例如,极端组织“国”的频道曾被关闭;香港警方也曾以“串谋公众妨碍罪”逮捕群组管理员。

    2. 加密特性带来的监管难题

    平台支持端到端加密、阅后即焚、匿名注册等功能,使犯罪证据难以追溯。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中,犯罪分子利用Telegram传播性剥削视频,因服务器境外部署,韩国警方需跨国协调删除内容,效率低下。

    三、用户主动屏蔽与防骚扰方法

    1. 个人屏蔽功能

  • 安卓用户:通过GroupXiT等第三方工具,可过滤特定群组消息或设置关键词提醒。
  • 隐私设置:在Telegram内开启“禁止陌生人私信”或限制群组通知,减少干扰。
  • 2. 防境外骚扰短信

    用户可通过运营商服务(如中国移动“高频骚扰防护”、中国电信“天翼防骚扰”)免费开通国际电话/短信拦截功能。

    四、安全建议与注意事项

  • 警惕犯罪风险:Telegram已成毒品交易、诈骗、人肉搜索的温床,用户需避免加入来源不明的群组。
  • 信息泄露防范:平台曾发生数百万用户电话信息泄露事件,建议关闭手机号公开显示功能。
  • 法律合规性:在限制言论地区使用加密通讯软件可能面临法律风险,需了解当地法规。
  • 若您遭遇群组无法访问,需区分是区域性封禁、平台处罚还是个人设置问题。建议优先检查网络环境及隐私权限,必要时联系Telegram支持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i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